太陽能板下的農業?
星期三由立法委員陳節如招開一個光電座談會,為光電業者出聲,陳節如委員是什麼背景呢?兩屆民進黨不分區立委,是民進黨的弱勢族群代表,主要的領域是社福方面,怎麼他會來替光電業者開這個記者會呢?
農地應該以農業生產為優先,太陽能只是附屬的產出,如果因為架設太陽能,而導致光照減少,致使作物的生長期拉長與產量減少,自然是一種減少農業生產的行為,那這種的太陽能的推動?對於農業生產真的是好事嗎?
應該先有農業生產,才有太陽能,今天為什麼變成先有太陽能
,然後想可以為太陽能解套的農業呢?
為什麼要安裝了太陽能,然後再找農委會要求解套指導他們可以在下面種什麼呢?
許多業者下面就放了一堆菇包,說是種菇,不如說是菇的停屍間吧?把一些使用過或者是未用過的菇包,放在地上,這樣就叫種菇,也未必把養菇業想得太簡單了,那水咧?沒有任何設施要怎麼維持菇包的溼度呢?
一講到專業的問題,馬上就倒。
為什麼光電業者要用農地來架設太陽能呢?
因為就是好賺才要搞農地。
搞農地架設太陽能有那些好處呢?
1. 農地建蔽率高價錢便宜租金低,拿3分的農地就可以拿來蓋0.25M的太陽能板,建造成本低。
2. 使用農地可以參加台電的躉售競標1度電可以賣到5.05~6.67元,如果不靠這個方案1度電台電的收購價是2.33~2.53元
如果太陽能業者真的想推動太陽能,可以找許多工廠的屋頂使用,但為什麼不這樣推呢?因為一度2.33~2.53元的電費,真的賺很少,但如果變成農業設施就變成不一樣的收購價,5.05~6.67元與2.33~2.53元,之間的差價都是台電的補貼,為什麼台電要花5.05~6.67元買一度電,然後賣給民眾可能不到3元呢?如果台電不是國營企業,台電會做這樣的事嗎?
上下游的新聞提到,
昨天座談會的氣氛尚稱平和,最後卻擦出一點小火花。有光電業者指出,在這段青黃不接的時期,政府單位前後命令不一,又無明確規範,讓業者無所適從,總共卡了20億資金。
20億的資金如果轉成設備還不到70M的容量,今年台電開放農業光電的認購量有500M,本來230M又突然加到500M,可以炒作的資金超過150億,這麼一塊大餅,都不是農民享受到,怎麼都變成光電業者的操作呢?這麼龐大的金額,想必油水也.........
過去的幾年已經有300多甲的優質農地變成了光電大棚,如果農委會不能堅持住,嚴格審查與管理,這些光電大棚不只讓農地消失,而台電巨大的補貼也會造成難以想像的損失,最後收害的還是一般的百姓與農民。
我是農業人員,我反不良農地種電。
圖片引用自上下游新聞
http://www.newsmarket.com.tw/blog/75056/…
台電網站
http://www.taipower.com.tw/cont…/new_info/new_info-b33.aspx…